港股科技板块触底信号已现?恒生科技ETF连续两月狂买250亿
恒生科技指数在连续下跌后迎来反弹,11月24日单日涨幅达2.78%,传媒、生物科技等板块领涨。更引人注目的是,资金正“越跌越买”:恒生科技ETF连续两个月净申购超200亿份,11月净申购规模突破250亿份,创下历史新高。机构普遍认为,港股科技板块已进入“布局区”,流动性改善、盈利修复及估值优势或推动2026年行情反转。下面EETRADE易投将深度解析抄底资金的逻辑、机构观点及后市策略,帮助投资者把握港股科技板块的潜在机会。
一、资金疯狂抄底:恒生科技ETF连续两月净申购超200亿份
1、资金流向数据:ETF规模突破1600亿
11月净申购251.16亿份,远超其他指数ETF(如券商ETF仅67亿份)。
10月净申购230.81亿份,连续两个月成为最受资金青睐的ETF挂钩指数。
总规模达1644.13亿元,华夏、华泰柏瑞等头部产品规模均创历史新高。
2、抄底逻辑:越跌越买的三大原因
估值优势: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PE)已跌至15倍以下,接近历史低位。
政策预期:内地对平台经济监管边际放松,叠加港股通扩容预期。
流动性改善: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外资回流港股的趋势增强。
3、资金结构:机构与散户的“共振”
机构资金主导:华夏、华泰柏瑞等ETF的机构持仓占比超60%,显示长线资金布局。
散户跟风入场:港股通创新药、非银金融ETF同样获净申购,反映市场情绪回暖。

二、机构观点:港股科技板块进入“布局区”
1、华泰证券:流动性改善+盈利修复
流动性拐点:历史上年初流动性通常好转,外资回流概率大。
盈利预测:2026年海外中资股非金融盈利增速或达15%,科技板块弹性最强。
2、长城基金:科技仍是主线,互联网板块值得关注
情绪释放充分:短期调整后,具备长期逻辑的互联网龙头(如腾讯、美团)估值吸引力凸显。
政策支持:数字经济、AI等方向获政策倾斜,港股科技公司受益。
3、摩根士丹利基金:聚焦“出海能力”与AI浪潮
出海企业:制造业、新能源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公司或率先反弹。
AI主题:港股科技股在算力、大模型领域的布局或迎来估值重估。
4、富国基金:短期谨慎,长期乐观
短期风险:需警惕美联储政策收紧带来的波动。
长期机会:核心技术(如半导体、云计算)和盈利改善板块(如电商)是配置重点。
三、后市展望:反弹能走多远?
1、技术面信号
关键支撑位:恒生科技指数在24000点附近形成强支撑,若站稳25000点,或开启中期反弹。
量能配合:ETF资金持续流入,若成交额突破千亿港元,反弹持续性将增强。
2、潜在催化剂
美联储降息:若2026年Q1降息落地,港股流动性压力大幅缓解。
政策利好:平台经济扶持政策、港股通扩容等可能成为行情“加速器”。
3、风险提示
海外波动:美国经济数据、地缘政治事件或引发外资短期撤离。
盈利不及预期:若2026年科技板块盈利修复不及预期,反弹高度可能受限。
四、投资者策略:如何参与港股科技反弹?
1、核心配置:恒生科技ETF
优势:一键布局腾讯、阿里、美团等龙头,流动性好、费率低。
推荐产品:华夏恒生科技ETF(规模457亿)、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规模418亿)。
2、弹性选择:细分领域ETF
港股通创新药ETF:生物科技板块反弹弹性大,适合高风险偏好者。
恒生互联网科技ETF:聚焦纯互联网公司,受益于AI和数字经济浪潮。
3、个股机会:龙头+超跌标的
龙头股:腾讯(0700.HK)、美团(3690.HK)估值处于低位,安全边际高。
超跌股:部分半导体、云计算公司(如中芯国际、金山软件)或迎来修复。
4、仓位管理
稳健型:配置60%ETF+30%龙头股+10%现金,动态调整。
激进型:聚焦高弹性细分领域(如创新药、AI),但需设置止损线。
恒生科技指数经历深度调整后,资金逆势抄底、机构集体唱多,释放出明确的“布局信号”。尽管短期可能受海外波动干扰,但估值优势、政策支持及盈利修复三大逻辑支撑下,2026年港股科技板块或迎来系统性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是“低位播种”的良机,但需注意分散配置、控制仓位,以应对市场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