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向上需要更多催化!资金面暗流涌动
9月26日,港股市场出现显著回调,三大指数在午后加速下跌。截至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89%,恒生指数下跌1.35%,国企指数下跌1.49%。这一变化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投资者对港股的未来走势充满疑虑。
一、恒指再度回踩26000点
多空分歧加剧
今天的市场表现显示,科技股集体回调,整体市场再次承压。小米的股价大幅下跌8%,京东下跌3.7%,而快手、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也跌幅超过3%。与此同时,百度、网易和美团等股票也经历了接近2%的下滑,腾讯则下跌约1%。这表明科技股的热度正在减弱,多头和空头之间的分歧愈加明显。
外围因素影响
此外,特朗普于10月1日宣布对所有品牌和专利的医药产品征收100%的关税,直接导致生物医药相关股票的集体下跌;创新药板块的跌幅尤为显著。同时,芯片、稀土、苹果概念、新消费和券商等多个行业亦有所下挫,这种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上涨的板块中,风电储能概念表现强劲,银行股逆势上涨,支撑了大盘的表现,而军工和机械股也有所跟进。整体来看,港股近期涨势较为依赖科技股的热度,缺乏更广泛的市场共识,维持了多空分歧的态势。
尽管恒指再度回调,并逼近26000点的支撑位,但全天成交额仍然达到了3236.74亿港元,显示出市场的资金承接意愿依旧存在。
二、科技股全面熄火,资金流向防御性板块
市场情绪转变
在今日的交易中,科技方向的全面熄火引发了市场对风险的重新评估,AI、机器人、芯片等板块齐齐下跌,市场显现出较强的恐高心态。与此同时,银行、军工和核电等蓝筹股的逆势上涨则显示出部分资金正在向防御性板块转移,以降低潜在风险。
基本面分析
中金公司曾指出,经济动能加速减弱,当前市场行情仍主要以流动性驱动的结构性牛市为主。虽然市场情绪谨慎,但科技成长方向仍然拥有多项积极的催化因素,包括全球AI发展的革命性进展、科技竞赛的加剧、国产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创新药领域的大单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港交所的信息显示,摩根大通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在9月22日从6.81%上升至12.29%,显示出多头正在加速涌入科技资产,这表明短期整理后的修复机会依然值得关注。
三、两地市场的亏损效应与后市展望
A股市场动态
在港股调整的同时,A股市场同样表现震荡,创业板指数一度跌超2.5%。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为2.15万亿,较前一交易日缩量2242亿,超3400只个股出现下跌。这种市场表现显示出投资者的信心正在减弱。
不过,近期多家券商发布的2025年四季度A股策略报告显示,整体对后市持相对积极态度,认为上涨行情尚未结束。在投资方向上,除了聚焦科技成长主线外,部分周期性品种和景气度改善的方向也受到看好。
政策层面的支持
在政策层面,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2025年第三季度例会,强调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性。会议指出,要积极利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这表明政策面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市场提供支持。
四、总结与建议
综合各方观点,虽然当前港股面临调整压力和多头信心考验,但依然具备一定的上行基础和逻辑。建银国际分析表示,美联储的降息可能为市场带来短期的补涨机会,通常这也是短期行情进入尾声的标志。
考虑到8月份经济数据偏弱,可能限制市场的上涨,当前阶段若要进一步上行,仍需新的催化剂。在短期内,建议投资者适度获利了结,控制仓位,静待市场新的催化因素出现,以调整投资策略,抓住潜在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