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黄金首饰与投资消费双升温
在 2025 年 “五一” 假期期间,各地的假日经济表现活跃,展现出人气旺盛、市场温暖、活力充沛的景象。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6.3%。与此同时,黄金市场也因价格波动而备受关注,尤其是黄金首饰和投资产品的消费需求双双上升。
一、投资需求大涨
自 2025 年第一季度以来,黄金市场出现了 “首饰冷、投资热” 的结构性变化,显示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黄金的金融属性正在超过其商品属性。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一季度金条及金币的消费量达 138.018 吨,同比增长 29.81%。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也指出,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为 551.9 吨,同比大幅增加 170%。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以及货币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黄金的避险保值功能愈发明显。
在 “五一” 假期期间,深圳水贝的黄金铺位被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外地游客甚至带着行李箱前来 “扫货”。观察发现,投资金、素圈手镯、金片等低工费产品最受欢迎。一些看好黄金行情的投资者选择在水贝购买黄金,主要购买投资金。
与银行相比,水贝的商家提供多种投资金选择,从 1 克到 500 克的规格应有尽有,工费基本统一为每克 5 元。一位商家表示,在金价跳水的阶段,100 克和 50 克的大克重投资金一度缺货,但最近商家和工厂积极备货,市场上投资金的供应已恢复正常。
二、金饰消费持续升温
尽管一季度我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 26.85%,但在刚刚过去的 “五一” 假期,由于国际金价波动以及各地推出的节日促销活动,黄金消费市场仍然持续升温。国际金价的高位运行使得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克重更小、价格更亲民的金饰产品。
水贝金展广场的一位商家表示:“‘五一’之前刚补的货,假期前两天就基本卖完了。” 小克数的金条和金饰最受欢迎,古法金、3D 硬金等工艺产品的销量也相对较好。婚庆类金饰的消费情况也不错,但消费者的克重选择趋于保守。
在上海豫园黄金广场,多家品牌金店推出了限时金价立减活动,店员表示假期的人流量和销售额明显上升。杭州萧山银泰百货的总经理赵颖琛提到:“‘五一’期间本就是上半年黄金珠宝销售的高峰期,促销活动进一步提升了销量。”
许多观望已久的新人趁此机会购入结婚必备的 “三金”“五金”。除了传统的婚庆金饰,设计独特、克重轻的黄金饰品也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这些产品不仅美观,还具备一定的保值功能,符合当下消费者的偏好。
黄金产品的设计逐渐向时尚化、轻量化转型,消费场景也从传统婚庆扩展到自戴、节日赠礼和情绪消费等领域。随着金价上涨,消费者 “货比三家” 的现象愈发普遍,品牌和价格的选择趋于理性。
三、国潮风格成为亮点
近年来,黄金珠宝品牌不断推出新品,推动工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以 “新中式” 为代表的国潮文化逐渐流行,使黄金珠宝首饰成为文化符号的代名词。
在北京天雅珠宝城,金饰区的店员表示:“现在的项链、吊坠、耳环和戒指都广泛使用古法工艺,并与珐琅、鎏彩等其他工艺结合。” 徐州苏宁广场的老凤祥淮海形象店内,展示的黄金珠宝不仅工艺精湛,还融入了东方美学。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款产品独具匠心,结合了多种传统技艺,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产品设计已成为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与二次元热门 IP 跨界联名的黄金饰品,正是瞄准了年轻人的需求。在徐州潮宏基柜台,记者发现了一些以哪吒、招财猫等经典形象为灵感的黄金手办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包含了年轻人喜爱的潮流元素,还具有黄金的保值属性,深受消费者喜爱。
四、营销手段不断创新
面对 “五一” 小高峰的到来,各大品牌的营销策略也在持续优化。一方面,商家通过品类促销带动消费;另一方面,情感化营销成为重要手段,诸如 “她意识”“她力量” 等词汇成为亮点,表明品牌营销正从基础的 “她消费” 向更高层次的 “她需求” 转变。
在黄金珠宝主题的会员活动中,专业鉴定师讲解珠宝鉴赏知识,品鉴首饰背后的工艺之美。同时,珠宝、服饰、品茗、插花、听香等 “她力量” 美学沙龙系列活动,为女性消费者提供了一场场知识与美的盛宴。徐州老凤祥的总经理杜祜海表示:“黄金消费不仅仅是购买一件商品,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寄托。消费者在选择黄金产品时,不仅要考虑其投资价值,还要关注其文化内涵和工艺水平。”
总结
黄金消费在当今市场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是一种金融投资,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时尚表达。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黄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他们对黄金产品的兴趣不仅在于其金融属性,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时尚表达。未来,黄金消费市场将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文化性和性价比,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