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大撤退,阿里却成‘避风港’,港股科技股分化暗藏玄机
2025年11月26日,港股三大指数虽微涨,但南向资金(北水)却大幅净卖出39.52亿港元,创近一个月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逆势获净买入15.28亿港元,成为资金“避风港”,而腾讯、美团则遭大幅抛售。本文深度解析北水调仓逻辑,拆解科技股分化的背后动因,并展望港股后市关键变量,帮助投资者把握市场脉搏。
一、北水减仓40亿港元:三大原因解析
1、美联储政策预期扰动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2026年降息节奏存疑,美元指数反弹压制港股流动性。
历史数据显示,北水净流出与美元指数正相关,11月美元指数上涨1.2%,直接触发资金回流。
2、科技股估值分歧加剧
哔哩哔哩、快手等二线科技股业绩承压,市盈率仍高于历史中位数,而美团、京东因本地生活赛道韧性获资金青睐。
腾讯遭净卖出11.8亿港元,主因其游戏业务增速放缓,市场担忧2026年业绩指引。
3、年底机构调仓需求
北水通常在四季度末降低风险敞口,锁定收益。盈富基金(跟踪恒指ETF)被净卖出22.59亿港元,反映被动资金撤离。
二、阿里逆势吸金15亿:抄底逻辑深度拆解
1、估值跌至历史低位
阿里当前市盈率仅12倍,低于近五年均值18倍,市净率1.5倍,接近2023年低点。
对比腾讯20倍PE、美团25倍PE,阿里成为“估值洼地”。
2、核心业务边际改善
淘天集团GMV增速回升至5%(Q3为3%),国际电商收入增长21%,云业务分拆预期升温。
高盛测算,若云业务独立上市,估值或达600亿美元,拉动阿里整体估值提升10%。
3、政策风险缓释
平台经济专项整改结束,蚂蚁集团重启IPO辅导,监管环境转向“鼓励创新”。
北水历来偏好政策明朗化标的,阿里成“困境反转”首选。

三、科技股分化:美团涨5% vs 哔哩跌3%
1、美团:本地生活护城河加深
到店酒旅业务利润率升至35%,外卖市占率稳固在70%,叠加冬季消费旺季预期。
机构预测2026年净利润增速20%+,防御属性凸显。
2、哔哩哔哩:用户增长瓶颈
MAU环比零增长,广告收入增速降至8%,亏损率扩大至25%。
市场担忧其“破圈”战略失效,资金转向盈利确定性更高标的。
3、长飞光纤:5G基建周期重启
获北水净买入1.78亿港元,主因国内5G基站建设加速,光纤光缆需求触底反弹。
四、后市展望:三大关键变量
1、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
若释放鸽派信号,港股流动性压力缓解,北水或回流。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平台经济政策表述将直接影响科网股情绪,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具体措施。
3、阿里云分拆进展
若年内落地,或带动中概股估值系统性修复。
五、操作建议:散户如何应对?
短线投资者
关注超跌科技股(如阿里)的反弹机会,但需严控仓位(不超过总资产10%)。
中长期配置者
逢低吸纳美团、京东等盈利确定性标的,避开业绩承压的二线股。
风险对冲
恒指期货对冲北水波动风险,或配置港股通高股息ETF(如中海油、中国移动)。
北水减仓并非系统性风险信号,而是资金从“高估值故事股”向“低估值价值股”的迁移。阿里15亿抄底揭示市场对“真金白银”的渴望,美团5%涨幅印证“盈利为王”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