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估值、低利润,AI行业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硅谷,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号:“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这句话的核心思想在于,许多市场本质上是“赢家通吃”的,少数公司凭借其巨大的规模效应主导市场,存活者将获得丰厚的利润,而无需担心竞争者的进入。不过,这种模式并非总是有效,尤其是在当前的AI行业中,许多公司将增长置于利润之上,导致了巨额亏损的局面。
互联网泡沫与AI泡沫的相似性
互联网泡沫的崩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而如今的大语言模型(LLM)泡沫似乎正在重演这一悲剧。许多公司被夸大和虚假宣传所玷污,成为了金钱的黑洞。事实是,像Alphabet、微软、MetaPlatforms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收入,绝大部分并非来自AI,而是源于它们在核心业务中的近乎垄断地位。即使它们的云业务也主要受益于非AI技术。
推动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并不是云服务的消费支出,而是用于扩建云基础设施的投资。根据数据显示,这类支出已超过了互联网泡沫时期电信与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的比例,并且仍在持续增长。
AI行业的高估值与低利润现状
对未来AI利润的预期,正在推高AI云基础设施投资,以及AI初创公司和人才的惊人估值。例如,OpenAI的估值高达3000亿美元,xAI为2000亿美元,Anthropic为1700亿美元。然而,现实却是这些公司的收入极低,利润为零。OpenAI在2024年的营收预计为35亿美元,但亏损将达到50亿美元;Anthropic的营收为11亿美元,亏损则高达56亿美元。
这些巨额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公司秉持了“要么出众,要么出局”的理念。它们向用户收取的价格远不足以支付给云服务商的费用,而云服务商的盈利却推动了更多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剧了资本市场对云服务、数据中心、芯片(特别是英伟达)以及电力供应商的狂热。
AI公司面临的困境
当前,所有AI软件公司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价格低、收入小、亏损大,未来不得不提高价格。Anthropic已经开始调整其定价策略,Anysphere和Replit也曾采取过类似措施。Anthropic的新定价使得工具的使用成本变得高昂,而OpenAI的CEOSamAltman也暗示今年将提高价格。
然而,用户已经习惯于像ChatGPT这样的免费增值模式,当公司开始涨价以覆盖成本时,许多人将会感到震惊和愤怒。这无疑揭示了AI行业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盈利。
未来的挑战与展望
当AI公司开始提高价格时,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将会下降。这不仅会影响AI服务的需求,还会对云服务、数据中心、芯片和电力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电力供应商对此问题最为敏感,他们不愿在没有科技公司资金保证的情况下新建电厂,因此要求科技公司承担部分建厂资金。
需求下降的幅度将取决于价格上涨的幅度,以及AI公司能否提供足够可靠的服务来证明高价的合理性。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前景并不乐观。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高峰期,互联网订阅、电子商务和PC的收入约为1.5万亿美元(按2024年美元计)。相比之下,今年AI软件的收入预计仅为200亿至300亿美元。很难想象,用户会愿意为一些“不可用、出错成本又极高”的服务支付更多费用。
AI行业的高估值与低利润现状,正面临着持续的挑战。虽然市场对AI的未来充满期待,但现实的盈利困境和用户的价格敏感性将使得这一泡沫难以长久维持。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关注AI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市场需求变化,以避免重蹈互联网泡沫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