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光环褪色,黄金依然是香饽饽
从7月23日至28日,黄金价格经历了罕见的“四连跌”,最低触及3300美元/盎司。这一跌幅相较于7月22日的高点接近4%,创下近三周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国内金饰价格也随之下滑,多个品牌的金饰价格一度跌破千元。随着金价下跌,投资者们不禁开始思考:黄金是否进入了一个适合购入的时机?
一、“急涨后”的急跌原因分析
在分析黄金价格波动的原因时,专家指出,今年以来黄金价格走势变得愈加扑朔迷离。今年的市场环境中,黄金的多重属性(包括货币属性、避险属性、商品属性与投资属性)交织在一起,受到国际经济形势、主要货币走势及地缘政治摩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关税战与贸易战:
今年年初,关税战和贸易战成为影响金价的“主线”。在贸易战加剧时,黄金价格通常会上涨;而在达成协议或缓和时,金价则明显回落。
美联储政策的影响:
招商期货金融衍生品主管徐世伟指出,近期黄金价格的剧烈波动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去留问题密切相关,这间接影响了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同时,贸易战的动态也对金价产生了重要影响。
市场情绪的谨慎态度:
随着“超级经济数据周”的到来,北美将公布多项重要经济数据及美联储的利率决议,市场对后续走势的态度普遍谨慎。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选择保守操作,导致价格震荡。
二、黄金避险属性的“弱化”
当下,黄金的避险属性是否仍然有效引发了市场的深入讨论。许多机构开始对金价表现出担忧情绪。
市场预期的变化:
例如,花旗银行在6月的报告中指出,由于中东地缘事件降温,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金价将有所回落。该行甚至预测到2026年下半年,黄金价格将回落至2500至2700美元/盎司。
其他资产表现的影响:
近期黄金的收益率变得“平庸”,在经历了4月25日历史新高后,黄金价格在3300—3400美元/盎司区间徘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A股市场在政策、资金及业绩的共同推动下,呈现出显著的上涨趋势。
三、市场环境与资金流向的变化
投资者转向其他市场:
面对黄金价格的高位震荡,追求收益的投资者逐渐减少对黄金的配置,转向更具潜力的股票市场等权益类资产。这种资金流向的变化在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中得到了体现,5月全球实物黄金ETF流出约18亿美元,为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出现的月度流出。
央行购金行为的支撑:
尽管资金流出,但全球央行的购金行为仍是金价上涨的重要驱动力。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大幅增长,显示出黄金依然具有市场吸引力。
四、未来展望与投资策略
尽管当前黄金价格波动剧烈,主流观点仍然认为避险需求作为支撑黄金的长周期逻辑依然稳固。
美债信用下行的影响:
随着美债信用持续承压,黄金的避险价值将进一步抬升。浙商证券指出,美债信用下行加上高利率循环,可能导致黄金价格的上行趋势。
投资者的谨慎态度:
对于短期黄金投资,徐世伟建议关注美国经济数据的表现以及债务问题的修复进展。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投资者需要合理控制仓位,避免过度杠杆,同时警惕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在经历了“四连跌”后,黄金是否值得入手还需投资者综合考量市场环境、经济数据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尽管当前金价面临压力,长期来看,黄金的避险属性仍然具有吸引力。投资者应保持灵活的心态,抓住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