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配置逻辑重构,央行连续增持,避险光环却在褪色
近期,国际金价在震荡调整中,市场对美方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达成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导致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减弱,从而使国际金价回落。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黄金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传统的避险工具转向 “战略资产”。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官方黄金储备已经连续第八个月增加,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市场对贸易协议的乐观态度
国际金价的波动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关税政策的变化。特朗普政府于 8 月 1 日宣布对 14 个国家实施新一轮高关税,市场对美方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达成贸易协议的乐观预期,削弱了投资者对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需求,导致金价再次回落。
国金期货分析指出,尽管黄金近期继续区间震荡,但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预计将在高位横盘。市场的焦点逐渐转向美联储在 9 月的议息会议,若美联储决定降息,黄金可能会结束调整,迎来新的上涨机会。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的数据,今年 1 月至 6 月,全球黄金 ETF 创下自 2020 年上半年以来的最大半年资金流入量,显示出市场对黄金的持续关注。
二、黄金成为 “一类资产”
尽管金价震荡调整,央行对黄金的增持热情依然高涨。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2025 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CBGR),超过 95% 的受访央行表示,未来 12 个月内将继续增持黄金。而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末,我国官方黄金储备连续第八个月增加。
根据巴塞尔协议 Ⅲ 的最新规定,自 2025 年 7 月 1 日起,美国银行业将黄金从 “三类资产” 提升至 “一类资产”,这进一步增强了黄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指出,预计下半年我国央行增持黄金仍将是大方向。当前我国国际储备中的黄金占比偏低,截至 2025 年 5 月末,仅为 7.0%,明显低于全球平均的 15% 左右。
三、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王青进一步指出,当前美国面临显著的财政与债务压力,特朗普政府的 “贸易战” 策略常态化,动摇了美元资产的安全属性,削弱了美元的信用基础。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常态化趋势使得传统避险资产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在此背景下,黄金作为全球广泛认可的终极支付手段,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全球央行通过增持黄金和推进本币结算等方式,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黄金作为不受单边制裁影响的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能够有效对冲单一货币风险,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四、总结
整体来看,基于战略安全与资产配置需求,我国央行和全球央行将持续强化黄金储备布局。黄金正逐渐从传统的避险工具转变为战略资产,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的变化,以便在未来的市场中把握投资机会。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黄金的配置逻辑正在重构,成为投资者新的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