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大跳水,金饰跌破千元,现在是抄底良机吗?
【文章导读】近期,国内金饰价格普遍下跌,黄金市场的走势引发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金价的波动,很多人开始思考: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黄金是否仍然值得囤积?本文将分析当前金价走势、央行对黄金储备的态度以及未来黄金产业的发展前景,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一、金价跳水,金饰价格下跌
6月25日,国内金饰价格普遍下跌,单克金价纷纷跌至千元前后。根据EETrade的数据,6月24日晚间,国际贵金属期货普遍收跌,现货黄金一度跌超2%,最终收报 3322.93美元/盎司,COMEX 黄金期货收盘跌1.66%,报3338.5美元/盎司。而在6月 25 日早间,二者均出现小幅上涨。
受此影响,国内金饰价格也随之下跌。例如,周大福足金价格为998元/克,较前一日下跌14元;老庙黄金为999元/克,单克较前一日下跌8元;老凤祥为1006元/克,较前一日下跌6元;周生生金饰价格为1005元/克,较前一日下跌8元。这一波价格波动让许多消费者和投资者感到不安,纷纷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继续囤积黄金。
二、央行对黄金储备的态度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最近发布的《2025 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调查》,调查显示,近 43% 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增加自身的黄金储备。数据显示,95% 的受访央行认为,未来 12 个月内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一比例创下自 2019 年首次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并较 2024 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 17 个百分点。
央行的这一态度表明,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储备资产,仍然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黄金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央行的增持行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撑金价。
三、黄金产业的发展前景
除了央行的增持意向,黄金产业的政策支持也为黄金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 年)》。该方案提出,到 2027 年,我国黄金资源量增长 5% 至 10%,黄金、白银的产量也将增长 5% 以上。
该实施方案明确,黄金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兼具商品和货币属性,对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到 2027 年,计划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对黄金、白银高端新材料的供给能力。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国内资源增储上产、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建设绿色矿山和工厂等。这些措施将促进黄金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化发展,进一步增强黄金的市场竞争力。
四、黄金投资的考虑因素
在当前金饰价格跌破 1000 元大关的背景下,投资者在考虑是否囤积黄金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市场波动性:金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央行政策、地缘政治风险等。投资者需要谨慎评估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长期价值: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其长期价值通常较为稳定。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黄金的保值作用愈发明显。
投资策略:如果决定囤积黄金,可以考虑分批购买,以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同时,关注黄金的存储和保管问题,确保资产安全。
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黄金产业的政策支持,未来黄金市场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可以关注相关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尽管近期金饰价格跌破 1000 元大关,但从央行的增持意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来看,黄金作为一种投资资产仍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投资者在做出囤积黄金的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市场波动性、长期价值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以制定出合理的投资策略。保持对市场的敏感度,将有助于您在黄金投资中把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