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增持黄金,黄金战略价值凸显,全球金融秩序或将重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央行在 2025 年 5 月增持了 6 万盎司(约 1.86 吨)的黄金储备,使得总储备量达到 7383 万盎司(约 2296.37 吨)。即使在金价屡创新高的 4 月,央行单月增持量也达到了 7 万盎司。这一系列的增持行动不仅反映了央行对黄金战略价值的重视,也揭示了全球央行在当前复杂局势下的共同选择。
一、全球央行增持黄金的背景
近年来,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储备,这一趋势反映了央行为减少美元风险暴露、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努力。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最新统计,2025 年全球央行购金量达 1037.4 吨,预计 2026 年将达到 1045 吨,中国、波兰、印度等国央行成为主要买家。这种增持不仅是应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防御性举措,也是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的主动选择。
1. 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
当前,全球地缘冲突频发,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印巴冲突以及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等,使全球和平与稳定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黄金作为 “零信用风险” 的资产,成为各国央行对冲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冻结了其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暴露了依赖单一主权货币的风险。从 2022 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转向黄金,以降低对美元体系的依赖。
2. 经济不确定性与去美元化趋势
自 4 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全球加征关税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开始重新审视其外汇储备中的美元风险暴露问题,市场对美元及长期美债的信任逐渐减弱。越来越多的国家和金融机构加速 “去美元化”,通过增持黄金来平衡外汇储备结构及投资组合。
二、央行增持黄金的战略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增加黄金储备的举措,有助于增强央行外汇储备的稳定性,减少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同时,随着央行与多国推动本币结算和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黄金作为超主权资产,能够成为货币互信的 “锚定物”,助力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发展。
1. 作为信任锚的角色
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金融资产,更是重要的工业材料。由于黄金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稳定性,其在电子、航天等关乎国家战略的领域应用广泛。例如,金触点在电子产品中的使用寿命远高于银触点,适用于对可靠性要求高的行业。这使得黄金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2. 应对地缘风险与贸易战
短期来看,地缘风险升级和贸易战冲突将继续支撑央行的购金需求。长期而言,黄金作为 “信任锚” 的角色不可替代。在美元逐渐 “褪色” 的背景下,其战略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除非全球能重新确定一种新的可信赖的货币,否则黄金的存在意义将持续。
三、未来展望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的行为不仅是在为当下风险 “买保险”,更是在为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储备筹码。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演变,黄金的战略价值将愈加明显。未来,黄金可能成为各国央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争夺话语权的重要工具。
央行连续增持黄金不仅是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的反应,更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前瞻性布局。黄金作为一种独特的战略资产,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策略将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