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市场反应分析
美联储在 5 月份的会议上决定维持利率不变,尽管面临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施压,鲍威尔主席依然选择坚持不进行预防性降息。这一决策使得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推迟至 7 月,并对美元指数产生了明显影响。
一、美联储的降息预期
降息时间推迟: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首次预期已从 6 月推迟至 7 月,当前预期降息的可能性为 55%。美联储的决策受到当前经济和通胀前景的影响,鲍威尔主席表示在看到劳动力市场的显著疲软或通胀路径重新回归之前,不太可能开始降息。
经济数据分析:
虽然美联储的调查数据和其他 “软数据” 表明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边缘,但 “硬数据” 如就业和制造业数据尚未显示出同样的趋势。高盛分析称,降息的门槛相较于 2019 年更高,因为当前经济指标显示出更强的韧性。
非农数据与企业财报:
最新发布的非农数据和企业财报表现好于预期,这进一步减弱了降息的紧迫性。从历史数据来看,关税将对经济造成冲击,可能在未来促使美联储降息。
二、美元市场的反应
美元指数波动:
由于降息预期推迟,美元指数近期反弹至 100 附近,先前一度跌破 98。年内最大跌幅接近 10%。尽管如此,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依然脆弱。
“去美元化” 趋势:
各界对美元大幅反弹的信心不强,尤其是在美国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贸易量减少的背景下。分析指出,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如美债和美股)的风险敞口可能会减少,伴随而来的还有美债危机和信用危机等潜在风险。
三、亚洲货币的升值潮
人民币及其他亚洲货币走强:
尽管中国面临较大的关税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有所升值,目前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破了关键的 200 日均线。与此同时,新台币和港元等亚洲货币也对美元大幅升值,幅度在 5%-10% 之间。
人民币中间价与政策影响:
观察人民币中间价的波动,央行似乎在逐步容忍人民币适度贬值以应对关税压力。但若美元走弱,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会减轻,近期中间价的调整幅度也表明央行并不急于推动人民币大幅升值。
四、中国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刺激预期
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
鉴于经济面临的关税冲击,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宽松。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稳定经济增长并提振市场情绪,包括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
未来的经济预期:
机构普遍预计,未来几个月将会有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出台,以应对经济放缓和外部压力。政策的宽松不仅不会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反而可能在整体经济改善的情况下提振人民币。
总结
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推迟和美元市场的反应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尽管美元指数近期有所反弹,但市场对于美元的长远信心仍然不足,同时亚洲货币,包括人民币在内,表现出对美元的升值。未来的经济和政策走向将深刻影响汇率变化,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相关动态,以调整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