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减产难敌宏观压制,铜价高位震荡
在8月14日的交易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价格自8月12日触及的9865美元的两周高点开始回落。尽管年内累计涨幅仍达11%,但市场在关键的宏观事件前明显转向观望。与此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主力铜合约也随之走弱,下跌0.5%,报78950元/吨,这反映出投资者在短期方向上缺乏共识,表现出谨慎的心态。
一、宏观经济预期压制风险偏好
当前铜市面临的核心矛盾在于强有力的供应端支撑与弱的宏观经济预期之间的博弈。丹麦盛宝银行的大宗商品策略主管OleHansen指出:“市场正在等待乌克兰谈判、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以及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的明确信号。在获得更多线索之前,铜价大概率在9500-9900美元的区间内震荡。”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数机构的认可——尽管铜价具备上行动能,但突破当前区间仍需要更加清晰的宏观催化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的政策路径仍然悬在商品市场之上,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北京时间8月22日召开的杰克逊霍尔年会可能释放出新的利率政策动向,而8月15日即将公布的7月FOMC会议纪要则可能进一步强化市场对货币政策转折点的预判。如果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美元的走强可能阶段性压制铜价;反之,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成为铜价突破区间的导火索。
二、供应端扰动提供底部支撑
从基本面来看,全球最大产铜国智利传来的利好消息不容忽视。智利铜业委员会最新将2025年产铜量的增速预期从此前的3%大幅下调至1.5%,这一调整意味着预计供应量将减少约8万吨。考虑到智利在全球铜矿供应中占据28%的份额,这一变化可能会扭转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
在需求方面也出现了一些积极信号。知名机构ANZ的分析师指出,8月15日即将公布的中国7月工业增加值和零售销售等数据可能会展现出经济的韧性。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但电网投资的加速与新能源车产量的持续攀升,正在为铜消费提供结构性支撑。另外,上海保税区的铜库存也连续三周下降,现已降至9.8万吨,较年内高点回落23%,这印证了实际需求正在消化显性库存的问题。
三、机构观点分歧显现
尽管市场整体表现趋于谨慎,但各机构对未来铜市的走向却存在微妙的分歧。摩根大通在其最新报告中强调,当前铜价已部分反映出供应收紧的预期,若要进一步上行,需要地产链的复苏或美国经济软着陆数据的明确验证。而高盛的大宗商品团队则认为,智利的减产与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需求将推动铜价在四季度测试10200美元的关口,但短期内需警惕“宏观情绪与基本面背离带来的波动风险”。
总体来看,铜价在高位震荡,市场在宏观指引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处于观望状态。在供应端利好和需求端支撑的背景下,尽管短期内可能面临价格波动,但长期来看,铜市场可能会在宏观经济的引导下逐步走出震荡区间。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与政策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动。